信息搜索
相关信息              更多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2012年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的通知
[时间:2013-06-04 10:49:10] [点击:14259] [分类: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2012年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

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2年是我省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浙江省物流统计实施方案》(浙发改经贸〔2012447号)的分工,省发改委、省统计局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地方税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对2012年全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将报告发给你们,

    附件:2012年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统计局

                                     20135

附件

2012年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

一、2012年全省物流运行情况

2012年浙江省物流业运行总体形势良好,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为我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

2012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1.1万亿元,增长6.7%;物流业增加值为3350亿元,增长9.1%,占全省GDP比重9.7%,占服务业比重21.4%2012年物流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额与GDP的比重)为3.21,表明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调整,物流需求逐步由快速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始终较好地支撑了宏观经济发展。

表一  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    %

    (二)货物运输和港口生产总体持续增长

2012年全省完成货物运输量19.11亿吨9183.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9%6.4%,其中:公路完成11.34亿吨1525.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4%6.3%水路完成7.38亿吨736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7.0%铁路完成0.38亿291.3亿吨公里;航空完成45.8万吨。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59.4万标箱,同比增长7.0%11.1%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17.5万标箱,同比增长7.2%9.9%

表二  2012年货物运输量主要构成(单位:%

表三  2012年物流行业货物运输量构成及增长情况

水路运输

货运量(亿吨)

增速(%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增速(%

7.38

1.3

7366.5

7.1

公路运输

货运量(亿吨)

增速(%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增速(%

11.34

4.4

1525.6

6.3

航空运输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增速(%

货邮吞吐量(万吨)

增速(%

3201.4

6.5

45.77

7.9

(三)物流税收贡献突出

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物流领域实现税收110.97亿元,比上年增收18.28亿元,增幅为19.73%,高于同期行业增加值增幅。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分别入库地税税收103.51亿元、4.04亿元和3.42亿元,分别增长19.32%26.65%24.37%。从营业税指标看,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分别入库营业税51.83亿元、1.65亿元和1.17亿元,分别增长15.6%9.28%47.87%,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四)物流园区、企业建设效益显现

《规划》中重点建设的20个物流园区取得明显进展,显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集聚辐射效应。20个重点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68.9%;实现税收6.58亿元,增长61.4%;营业收入增加171.4亿元,增长58.3%,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8家,占20个重点园区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0%;入园物流企业总数达到2938家,比上年增加344家。

《规划》重点培育的100家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共550.61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348.57亿元。2012年,我省共有物流法人单位1.3万余家。截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13年发布的第十五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我省共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339家,占全国总数16.8%

表五  浙江省全国A级物流企业分布情况

A级物流企业(家)

其中:3A级以上(家)

其中5A级(家)

全省

339

253

8

杭州

59

51

6

宁波

113

76

1

温州

15

13

-

嘉兴

17

12

-

湖州

26

14

-

绍兴

13

10

-

金华

63

52

1

衢州

3

2

-

舟山

5

5

-

台州

18

14

-

丽水

7

4

-

物流行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2012年全省物流从业人数超百万,其中货运从业人员为637674人。在89家商贸物流样本企业中,年末从业人员20825人,人均工资3.8万元;在23家仓储业样本企业中,年末从业人员4965人,人均工资3.1万元。

)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

据统计,我省共主导制定物流国家标准8项。其中《运输通道物流绩效评估与监控规范》、《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其他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国家标准3项;《国际物流责任保险国际货运代理人责任基本要素》等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国家标准2项;《物流网络信息系统风险与防范》、《国际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要素》等基础性物流标准3项。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国家级、省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一览

试点级别

试点项目名称

国家级(3项)

金华市农副产品物流服务业标准化、浙江省杭州市物流服务标准化、浙江医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3项试点。

省级(17项)

货物运输项目:危险化学品运输服务标准化、货物公路运输服务业标准化等4项;内河货物运输项目:内河集装箱运输服务标准化1项;货物运输代理服务项目:国际货运代理服务标准化等2项;仓储业项目:物流仓储管理服务标准化1项;快递服务项目: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1;零售业项目:校园食品统一配送服务标准化2;其他物流项目:交通物流业RFID技术服务标准化等6项。

)物流信息化基本普及

我省物流业发展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一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基本普及。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基本建立了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部分企业建立了与客户信息系统对接的平台,形成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工具。二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自我省启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来,目前已向社会提供物流业务企业间数据交换服务量累计达3.8亿条,日数据交换量稳定在80万条,平台链接用户已超过10万家,使用平台物流管理软件企业达1万余家。

)两业联动不断深化

随着我省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主辅分离非核心业务外包等理念深入人心,工、商企业加快资源整合,采取了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一是分离设立。如恒逸化工、新安化工等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二是合资合作。如振石宇石物流、玉柴九龙物流等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资组建的物流公司;三是全面外包。如百世物流已经介入服装企业的各经销商库存管理、网上网下分销配送等业务,物流外包已进入供应链整合阶段。此外,在医药、通信、化工、汽车、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英特医药物流、中通通信等一批专业服务能力强的物流企业,经过市场锤炼,规模快速扩张。

)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强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寻求突破,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介入工商企业采购、加工、分销等业务,开展代理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分销执行、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如八方物流的橡胶供应链、绍兴集亚的危化供应链、余慈物流的小家电供应链等。系统化方案设计、集约化资源配置、集成化高效运作、精细化客户服务、信息化运行掌控、专业化网络协调等先进供应链管理理念正在我省物流行业中不断深化推广,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2012年全省物流运行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2全省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的影响全年物流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流整体运行放缓。社会物流总额增幅较上年回落18.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增幅较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增幅回落了3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回落18.8个百分点,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受出口形势严峻影响,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5.81.7个百分点;邮政行业汇兑业务累计完成1732.6万笔,同比下降17.8%

(二)企业运行成本偏高。要素成本持续上涨,物流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加大,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上升,招工难问题越来越普遍;燃油价格高位运行,营改增试点后税率偏高和抵扣不足,企业税赋压力增加;企业汇款帐期延长,仓库租金持续上涨,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继续增加;物流用地紧缺,规划落实存在困难。

(三)发展方式有待调整。一方面,设区市根据各自的行政区域、不同的经济、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物流规划,但省和地方仍然缺乏专项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对物流园区的布局和建设没有形成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各物流规划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统筹、协调和整合作用,但相互之间协同不足,功能布局不清,在定位上存在交叉,缺少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布局规划,难以发挥物流集约化运作的效益,不利于有效整合各地资源,不利于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依然存在三多三少(传统企业多、现代企业少,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一般人才多、高端人才少)的现象,更缺少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从事传统装卸、储存、运输服务的企业依然占很大比重,无序竞争还比较严重。此外,低碳经济的要求已对绿色物流形成某种倒逼机制,物流行业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式亟待调整。

(四)管理体制尚需理顺。物流业涉及发改、交通、国土、工商、税务、运管、路政、消防、安全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已经确立,但管理职能并未分解明确,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出台的政策有待形成合力。

2013年,我省物流业将呈现增长速度放缓、规模扩张趋稳、构调整加快、服务要求提高的态势。我们应以稳增长、调结构、抓整合、促转型为指导思想,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一是要把握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机遇,在有效满足消费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中发挥物流业更大作用。二是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和供应链一体化,带动制造业服务化。三是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加强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的改造和建设,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四是把握在浙江实施的 海洋经济、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义乌市商贸保税物流中心、无水港等平台建设,推进金融物流发展创新。

(二)强化保障,推进整合。一是加大对物流项目用地支持。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用地加强保障,在用地指标上优先考虑,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和规模。推行租地建库模式,有效杜绝以物流园区建设名义圈地的现象,减轻物流企业一次性投资压力。二是加强对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开发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长期债券,鼓励其推进股票上市。三是以联盟合作、兼并重组、内部整合等形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要素整合重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方式,外拓市场,苦练内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增强产业活力和企业动力。

(三)调整结构,理顺体制。未来几年,伴随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与商贸服务业相关的居民消费服务需求的增加,专业化发展将成为物流行业的一种长期发展趋势。同时,食品、药品、快速消费品、农产品等的物流要求越来越高,倒逼企业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专业化、差异化的细分物流。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统计、财政税收、工商注册、土地规划、法律法规等方面明确物流业类别,建立高效务实的行业管理体制,真正落实物流业的产业地位。

(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新型能源、节能减排、物流信息化等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加强科技转化力度,提升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转变物流运作模式,重点加速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铁路运输,推进大宗货物重载化、高附加值货物快捷化和公铁、海铁联运,开发内河运输;优化公路运输,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引导企业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推进绿色发展。